此文章转载自:法律出版社
新书
推荐
+
“我想把自己成长路上的经验与心得写出来,分享给迷茫但是憋着一股拼劲的人。”
—— 宋 静
律师要想在动荡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找到一席之地,除了要有扎实的法律专业基本功、长期学习的坚持、跨界营销的能力、沟通谈判的技能、敢于创新、拥抱互联网的能力,还要具备战略发展眼光、定位准确的职业规划、唯快不破的执行力、合作共赢的思维模式、团队品牌的打造能力等,这些都是法学院从未开设的课程。
为了提高青年律师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我们特别出版本书,作者宋静律师从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业务技能、个人技能、品牌建立与团队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呈现律师职业的全流程,构建了律师实现时间自由、精神自由、财务自由的全链条学识体系。
《律师必备核心技能》
· 构建律师全链条学识体系 ·
如何成为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专家?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如何适应律所团队化、市场化发展?
大律师们喜欢的助理有哪些标准?
哪些公检法人员适合辞职当律师?
律师如何获客?
如何玩转自媒体?
如何开好一个庭?
如何打好一场行政诉讼?
……
作者简介
宋静,中山大学民商法硕士。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律师,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经大学校外导师,广东省律师协会企业合规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广州市委员会法工委副主任。创办福律阁土地诉讼团队,专注重大复杂土地诉讼、行民交叉程序、政府监管与企业合规、行政处罚与行政执法。著有《土地争议行民交叉裁判规则与案例解析》。
· 业界推荐 ·
我常想,“律师”这个词应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律”上做到极致,用工匠精神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专业服务;在“师”上永远开放,愿意将所学、所思、所悟开放分享,提携后辈,推动行业发展。宋静律师的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青年律师可以共情的成长手记,更是将职业规划、市场展业、技能落地融合的实操指引。
——无讼研究院院长 赵润众
作者宋静,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福律阁土地诉讼团队创始人,倾心撰写这本以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业务技能、个人技能、品牌建设与团队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实用指南。以生动风趣的语言,深入探讨了律师在现代社会中所需掌握的关键技能,为律师们的成长之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icourt法律科技 北京新橙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芳
律师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职业,也是一个需要经验积累的行业,这就是《律师必备核心技能》策划并出版的意义。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您精进职业技能,实现自我成长的好帮手。
——庭立方创始人导师 成安博士
实用主义法学创始人霍姆斯曾说过:“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宋静律师用十几年的职业经验,启发您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心中的职业理想。
——律新社创始人CEO 王凤梅
宋静律师是一位极具跨界思维和方法的律师,特别是在短视频普法赛道,作为一名“网红律师”,深受网友喜爱。这本书浓缩了宋静律师十余年的律师从业经验,是紧跟市场机遇的创新尝试,非常值得一看。
——LegalMVP律海芒芒创始人 姚俊倩
· 序 言 ·
我进入律师行业已有十余年,在这期间,我目睹了律师行业的高速发展。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每年都有无数从法学院校毕业、从法考当中杀出重围的年轻人涌入这个行业,同时,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法律领域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新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律师们持续提升自我、精进业务能力。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律师,我的成长之路不同于“法学院毕业——法考——成为律师”这样一条标准的职业道路,我没有接受过“学院化”的法学教育,需要自己在纷杂的资料与信息当中做筛选,构建自己的法律知识体系。通过法考只是迈入法律行业的第一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应试与实践之间隔着数道沟壑,初期还不懂如何灵活运用法条的我在实践中经常力不从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把空闲时间花在研读各种法学教材与专业书籍上,加上不断总结反思,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在工作当中,锻炼自己的输出能力,我的实践能力终于有了一定的提升。回想刚进入律师行业时,当时关于职业规划的网络资讯乏善可陈,我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职业之路。如今已经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生建议、职业指导信息纷繁复杂,反而让人徒增焦虑。我想把自己成长路上的经验与心得写出来,分享给迷茫但是憋着一股拼劲的人。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律师职业的方方面面,从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业务技能、个人技能,到品牌建立与团队管理,将律师这个职业的全貌揭示出来。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一句话都是对律师执业中具体问题的精炼回答。但是,在这篇序言中,我想分享我在律师这条道路上所做出的三次重大选择,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选择决定了我职业道路的走向。
第一次选择是在实习期满后。我的指导老师专注行政诉讼法,做助理时我便认真规划自己的律师职业生涯,产生了选择何种专业领域的困惑。经过多年跟随指导老师的磨练,我比较擅长行民交叉领域的纠纷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调研和行业分析,我选择了疑难复杂的土地诉讼领域,下定决心成为专做行民交叉争议解决领域的诉讼律师。这一领域的律师不多,因此当我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时,就有机会成为行业的头部。
第二次选择是从法律思维到商业思维的转变。在传统律师行业中,律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客户处理法律问题,看看合同、打打官司,律师在工作中往往局限于法律思维,办案子只追求法律内容与法律形式上的尽善尽美。事实上,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法律服务并未脱离商业的本质。我们律师除了是法律从业者之外,也是商业主体,我们的产品就是我们的法律服务。传统的诉讼和法律咨询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能提供商业咨询和风险管理服务的律师逐渐成为客户们迫切需要的法律人才。
换言之,法律思维只能保证商业活动不违背法律底线,这是最低标准,而商业思维决定了商业活动最终能达到的高度。谁能更好地在工作中运用商业思维,谁就能更好地在法律服务市场中脱颖而出。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在工作之余便积极参加一些培养商业思维的课程与讲座。从这些讲座中,既能了解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了解商业经营之道,还能够结识一些著名企业家,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为获取高端案源做准备。
第三次选择是借助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我做律师助理之初,非常羡慕律所的合伙人,每天都有接待不完的客户。当时的我几乎每天都会思索:如何才能有这么多的客户呢?我想到可以进入商会或者律师协会拓展人脉,但是商会的会费太高,我支付不起,于是就选择了免费学习的律协等协会,我在这些场合广交朋友。过了五六年,我的身边出现了许多专注疑难土地诉讼的律师同行,有时他们会推荐客户过来。但是,我仍然感觉自己没有“出圈”,缺乏直接上门的客户。因此,我做了7年律师助理,一直不敢独立执业。
在一次课程中,我听到一位法官分享自己的写书方法论,以及如何通过书中的专业内容影响了全国各地的粉丝。那一刻,我茅塞顿开。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使自己获得影响力,而这个影响力能帮助我们破圈,吸引客户上门。于是我开始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自己的作品,分享律师业务心得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心得,快速积累了一批公众号粉丝,后台经常有粉丝来加我的微信咨询法律问题,我的粉丝就成了我的新客户来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字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弱于视频媒体,我又开始思考,如何借助短视频平台与直播的风口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开通了短视频平台账号,开始尝试做直播。先研究抖音头部主播的内容、播出时间、播出长度、衣着打扮、内容逻辑、语句语式等,再找到自己对标的账号,继续模仿,播放、测试、复盘、调整。从自己每天写法言法语的专业文章,变成每天必须要讲大白话。用最通俗易懂的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每一个知识点。从各种自己无法接受的角度,来打磨抖音文案。短短1个月时间,粉丝就突破了1万人。不到1年的时间,我们在专业垂直细分的领域,吸引到了将近20万粉丝的关注。
尝到甜头后,我与自己的团队开始尝试其他平台,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用户画像,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及需求,文案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符合用户的口味。为了进一步扩大我的IP影响力,我选择与孵化知识IP合作——博商管理科学研究院,借助专业团队的力量,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直播方案,我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直播,解答观众的法律困惑,推销自己的法律服务与法律著作。将自己的名字与“重大复杂土地诉讼”这一领域深度绑定,实现了个人品牌的“出圈”。
无论你是刚刚走进法律行业的新人,还是已经在律师行业深耕多年的老手,抑或是对律师这一职业充满好奇的学生,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一些启示。在这个日新月异、充满变革的时代,在未来的法律行业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具备丰富法律知识的律师,更需要具备全面的技能、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具有创新思维的法律人。我们应当将成长路上的困难与挑战看作自己完成阶段性跳跃的助推器,保持对时代的敏锐感知,抓住时代机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无论你是哪个阶段的律师,无论你正在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请记住,你的努力绝不会被浪费。每一个挑战、每一个困难,都是你成长的垫脚石。
祝大家在法律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详情可咨询宋静律师:】
声 明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保证一定正确,本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如需转载原创文章,或因部分转载作品、图片的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通过留言方式联系本公众号运营者。谢谢!
排 版 | 黄晓瑜
核 稿 | 苏慧英
审 定 | 刘雅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