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作于周日,阳光明媚,被秋招考试连续折磨了数日,今天正好闲下来,心情倍感舒畅。值此阶段实习即将结束之际,我的实习总结(也即实习感悟)也该投产了,不过说来惭愧,我真的很久没好好写过类似的总结或感悟了,记得上次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接下来,我将基于这三个月在实习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和所得,全文分为心路历程、工作方法论和实习内容三部分。
一、心路历程
首先谈谈心路历程。叙事无须平铺直叙,我直接用两个字概括我本次的实习经历吧,那就是“改变”。我性格比较内向、安静,又是独生子,家里长辈都对我疼爱有加,从小都是被他们罩着长大的。从小到大,我的人生并未遭受较大的起伏,也很少面临压力。小时候,我父母很少会让我去独当一面,当然这也不是要抱怨他们,其实我自己也有责任。长大以后,我也一直在学校的温床度过,直到来了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实习,我突然感受到了危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职场,我开始为日后的职业道路感到焦虑了。成长环境衍生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执行力的问题,第二是沟通的问题。
谈到执行力,之前在接到宋律师安排的一些任务后,我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了,完全没了章法套路,可能真的像宋律师说的那样,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虽说这是一句玩笑话,但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说句正确的废话,人不是提线木偶。人一定要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工具,保持逻辑周延性的同时,不断去延展自己的思维链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办事才会有章法,这是我来到这边实习过程中所抽象出来的。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成的,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相信我能做到!
接着是沟通问题,我生性内向,不善也不爱与人交际,导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系列沟通障碍,总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其实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曾经试图去改善,但一直未曾找到改善的方法,尽管也曾和很多人沟通过,但未曾有起色。所以我来律所实习的初衷,是改善沟通上的心理障碍,也并不涉及日后职业规划的问题,但久而久之,事态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一度超出了我曾经的预想,因为来到这里以后,我真正感受到尽管律师工作辛苦,但充满了活力,而活力来源于和各种人的沟通,沟通过程中为客户解决专业问题总让人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从而让我对沟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坚定信念不断克服自己的社交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学习沟通技巧,以宋律师为榜样,立志日后成为一名律师。
二、工作方法论
其次,谈谈工作上的方法论,我觉得无论以后做任何工作,这些方法论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先谈谈时间管理,在福律阁土地诉讼团队实习,我也深切体会到了律师工作强度之大,律师职业看似自由,实际上并不自由,因为并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毕竟客户可能随时有需求,律师也可能随时有必要主动找客户沟通案件,特别是遇到手头同时有好几个案件或者其他业务要处理的情况,免不了要加班加点。基于此,律师一方面要对业务有宏观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自己所掌握、收集的资料和工作成果等及时整理、分项归类,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效率和效果。有的案件的办案周期很长,特别是土地行政诉讼,短则耗时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甚至更长,涉及集体土地征收以及强拆纠纷的案件,律师需要不断在委托人、政府各部门和法院之间来回奔走沟通,同时不能懈怠对其他事务的处理,如此便须对日常事务的处理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布局,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促进办案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不懈怠对服务质量的保证,力求让客户满意。
对于如何把所有的事务都安排妥当、与客户以及涉案各方进行最及时且有效的沟通,我们可以运用艾森豪威尔法则(四象限法则)对待办事项进行等级划分,据此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工作计划,记入计划日志,以保证时间的高质量利用。其中对于周计划,可以提前一周制定To Do List,也就是下周的任务清单,并列明各项工作耗时,对团队来说,可以做到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也方便团队人力资源的调配;对每个个体来说,可以保证待办事项不被遗漏,让工作和生活更有条理。而规划思维正是我之前所欠缺的,经过此次实习,亲身体会到规划思维的重要性,事关人生成败,以前不重视,现在也不得不面对。当然仅仅有规划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执行方案以及合理的应急预案,以不变应万变,而具体该如何开展,则需要自己潜心去研读相关的文章,借鉴成功经验,批判性地去构思适合自己的方案。
最后,回归到法律业务本身,团队主要从事土地行政诉讼业务,这对我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需要我学习的东西太多,这次实习确实让我真正接触到了土地行政诉讼实务,从法律检索到诉讼可视化中对细节的把握,从庭审、定期复盘中无时不强调对证据的“三性”的把握,无不透露着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认为,这也是法律职业者应有的严谨,同时也让我对土地行政诉讼的办案流程和方式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特别是学到了律师该如何与当事人或者政府沟通。
三、实习内容
实习初期,我主要做法律检索和诉讼可视化,宋律师安排我做了几张时间轴,我对processon的操作并不熟练,而且对图文结构、形状和颜色并没有概念,在宋律师悉心指导下,经过反复修改,我也慢慢上道了。
宋律师对细节的追求实属令人佩服,对诉讼可视化图表,力求做到环保与美观,美观中同时兼顾图文结构和颜色的严肃性,而且她对文件袋的颜色也比较在意,这在庭审中不仅能起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也能让案件事实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法官面前,能够大大缓解审判人员的审判疲劳,减轻审判人员的工作压力。我觉得在司法机关员额制改革的今天,审判队伍人力紧张、案件堆积成山的当下,这一点应该值得所有律师学习。依稀记得宋律师说过,法官时间少,我们要尽可能把材料给到法官,一审是事实审,二审很难改判,所以我们重点是一审,而一审的突破点就在事实,最主要的基础工作都要集中在一审,把案件事实梳理成“五大件”,再将“五大件”做成很漂亮的表格,让一审法官一目了然。所以我觉得,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把握尤为重要。
随着实习的越来越深入,沟通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因为任何法律诉讼都离不开与委托人的沟通,而行政诉讼还离不开与政府的沟通,沟通对象不同也会导致沟通方式的差异。
关于和客户沟通,宋律师曾说过,情商比专业水平更重要,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比如在与客户沟通前,要考察客户的作息时间,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寻找客户沟通,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也要把握说话的尺度,以免激起客户的负面情绪。因此,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积极去练习。但作为法律工作者,我觉得专业技能还是第一位的,客户为什么要委托你,而不找委托别的律师,就是因为你能直击客户的痛点,你能够给客户争取到更多的权益,而这一切当然少不了情商的加持,但还是要以专业技能为根本支撑。
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客户的饭局,宋律师要求我们团队每个人都要参加,这也是对客户的尊重,这就涉及到客户管理的问题了,律师时间宝贵,特别是像我们这种业务很繁忙的律师团队,在时间管理上必须要做取舍。因为小客户基于自己的经济状况的考虑,一般也不会请律师吃饭。而大客户并不缺钱,一般缺的是时间,也不会轻易请律师吃饭,但如果大客户邀请的话,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应邀出席。而在席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专业素质,面对客户的各种问题,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专业领域以外的问题,作为律师和律师助理,不能一问三不知,即使不知道,我们也要保持一个虚心学习的态度,而不是直接说不知道甚至是一言不发。
关于沟通,也不得不提及起诉状的话术问题。在行政诉讼中,起诉状的话术尤为关键,比如对行政机关的强拆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我们的态度?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首先要善于站在委托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当然也要保持律师应有的理智,因为别忘了,我们是在和行政权力博弈。律师在行政起诉状里除要明确体现委托人的合法利益诉求外,也要充分且恰当地表明委托人的态度,当作为集体或个人的委托人遭受行政机关的严重违法暴力执法时,起诉状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委托人的义愤填膺,但要避免过分情绪化。如果委托人作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在表态的话术上,我们则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委托人作为经营实体,相比于让行政机关败诉,他们更想要的是能够维持经营,如此就必须留足与行政机关沟通的余地,毕竟诉讼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只是让行政机关撤销原作出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而不是发泄。所以从根本来讲,对于作为经营主体的委托人来说,我们的目标导向必须要基于委托人的经济利益来考量。同时,我们也要经常换位到行政机关的角度去思考,努力抓住他们的心理诉求,以便制定出更有利于我们的诉讼策略。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引申出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写作的问题,宋律师非常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在团队招聘考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实我也觉得不仅是法学领域,甚至是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写作都是基本功,只是说来惭愧,我之前懈怠了。在一次团队聚餐中,宋律师提到有很多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的老板也在练习写作,不是为了写给谁看,因为他们手下不缺笔杆子。他们精进写作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持思维逻辑的输出,以此来促进沟通能力的提升。听到这里,我豁然开朗了,也该回去拯救一下我这一塌糊涂的文笔了。
实习进入收尾部分,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调整。当今自媒体非常流行,特别是抖音、西瓜、头条、微信视频等视频平台,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很好的宣传渠道,当然律师界也不例外,在流量为王的今天,我们团队也加入了这场流量争夺战。当然想真正在平台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团队每个人都很忙,但也要抽时间出来写文案,在中秋前夕,因为时间安排比较紧张,需要在短期内把多个视频赶出来,运营组人手不足,于是我就加入了运营组,业余剪辑师从此上线了,在剪辑过程中,也非常感谢崧哥的悉心指导和鼓励,让我又学会一项新技能。
除了行政诉讼,团队也做一些民事商事务,团队是某制造业大厂的法律顾问,主要为公司提供合同审查服务,但合同审查并不仅仅是合同文本意义上的审查,因为抛开业务本身去纸上谈兵会毫无意义,因此须及时和公司法务部沟通,同时也要关心公司业务部门的痛点,提醒法务部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得到必要的反馈后,综合各种因素的考量,我们才能着手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查修改,最大程度上维护公司利益。团队还组织了几次合同审查实务的内训课程,让我逐渐捋清了合同审查的思路。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和法学院、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为我供如此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也感谢宋律师以及团队里其他小伙伴的悉心指导与关怀,让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法律实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在职业规划上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更明确的方向,同时也激励着我逐渐养成更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更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每一位法学生都知道,律师行业对每个执业者的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也将朝着这个方向,重点提升专业素质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朝一日也能为正义发声,努力守护法律的尊严。
本文结尾时,已是实习结束后了,团队小伙伴的亲和、友善、矜矜业业、活力满满的工作状态依然历历在目,那首爽朗可爱的《两只老虎》仍然不绝于耳。我也非常庆幸自己赶上了一连串好事,蹭到了一杯又一杯下午茶。未来的合伙人们,加油!同时,我也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福律阁土地诉讼团队能够取得更多、更辉煌的成就!
供 稿 | 宋静律师团队
排 版 | 董丽娜
核 稿 | 苏慧英
审 定 | 刘雅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