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
「剁手党」看过来!3,2,1...上「双十一」必备法律小知识!
发表时间:2022-11-08
首页 > 诺臣专业 > 专业研究 > 研究详情

“白天打工人,晚上尾款人”,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又到了,各大平台已纷纷开启预售结尾款的模式。虽然随着规则的复杂化,战线的拉长,越来越多人对“双十一”已不再热衷,但在这场狂欢中,很少有人能逃过各大平台优惠信息的轮番轰炸。那参与“双十一”的消费者,常会遇到哪些法律问题?

1、电商平台预付的定金能退吗?

“双十一”电商平台所开展的预售活动,几乎都需要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到约定时间后再支付尾款,期间消费者有可能因各种原因不再需要商品。由于定金金额不高,有不少消费者在支付尾款时才发觉原来需要支付高额尾款而萌生退意。

在法律上,定金是保障合同能够顺利履行的一种担保方式,《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比如小白看中了一套护肤品支付了300元定金,如果小白反悔不买了,店家无需退还定金,但如果店里不卖了,就要把双倍定金即600元给回小白,这也被称之为“定金罚则”。这就提醒消费者在购物时需理性消费,如冲动支付购物定金后,消费者后悔了,以淘宝为例,消费者可以在支付尾款后选择全额退款,避免损失的发生。

2、商品在运输途中毁损、灭失怎么办?

买卖合同成立生效后,当事人就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交付义务,由于网购基本都是采用快递的方式,商品在到达消费者之前存在一段空档期,期间可能会因非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事由致使标的物损毁灭失。去年双十一期间,就发生过快递被烧的事情,那么此时应由谁为风险买单?

《民法典》对于标的物风险负担,原则上采取约定优先及交付主义的原则。以淘宝为例,其签收规范规定的是收货人签收商品后,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卖家转移给买家。

同时,《民法典》也规定了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由于网购的商品在消费者签收前就已经毁损、灭失了,此时的风险应由卖家承担,但对于贵重物品的运输,最好要求卖家进行保价,消费者在签收快递时,应注意验收。

3、商品是否都能七天无理由退货?

“双十一”狂欢节自诞生以来,交易额屡创历史新高,但随着直播的冲击、优惠力度的减弱,退货率同样居高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赋予了消费者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最大程度保障了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权益,但七天无理由就等于毫无限制吗?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并非所有商品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若属于消费者定作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期刊;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

4、电商平台上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办?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电商行业鱼龙混杂,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也很难保证自己买到的产品就是正品,在官方旗舰店里甚至也可能买到山寨版,那么消费者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办?

如果商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对于食品行业,法律则采取了更严苛的规定,若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对于消费者来说,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理性消费,保留好相关购物记录及支付凭证等证据。当网购出现争议时,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或平台介入,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若无法得到解决的,可以按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商家也应规范管理、诚信经营,少点套路,多点真诚。

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汤嘉丽律师具有法学与新闻复合背景,熟悉传媒运作规律,擅长法律文书写作及大数据分析,曾编写过广东媒体侵权数据报告、广州股权转让纠纷数据报告等,执业领域主要集中于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商事合同纠纷诉讼、破产清算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深厚扎实的法律专业基础。

汤嘉丽律师服务数十家大中型民营企业,办理过众多疑难复杂案件,并作为团队的主办律师完成了多起公司并购、分立、清算以及股权整理等公司非诉法律项目;同时还长期担任多家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为国企改革、规范经营管理提供专业建议。

已出版著作:《爱问法律百科:合同纠纷必知120问》,2020年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供   稿 | 毛   洁

排   版 | 董丽娜

核   稿 | 苏慧英

审   定 | 刘雅滢